close

「好人總是最後一名」這句話出自1964年,美國職棒大聯盟裡頑強的教練杜洛雪(Leo Durocher)。從那時起,這句話開始在不同領域廣泛應用,如性情、男子氣概和人際關係。然而,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心理學對這個問題的觀點。是否有證據顯示好人在愛情、人生和金錢方面總是處於劣勢?

讓我們首先探討「好人」的定義。一般而言,好人是指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,他們樂於合作、親切友好、善良,並不愛爭辯等等。好人是五大性格維度之一,其他維度包括坦率開放、外向或內向、神經質和嚴謹自律。這些維度描述了人們在各種特質上的分布位置。

當然,性格的分類還有其他方法。有些學者主張更少於五種的分類。例如,德國心理學家漢斯.艾森克(Hans Eysenck)認為嚴謹自律和好相處是同一個維度的不同面向,他將之稱為「心理病態傾向」。此外,還有其他研究認為人們基本上只有兩種相對的性格:外向(或內向)和神經質(或穩定)。

那麼,好人是否受歡迎呢?研究結果並不一致。在職業和薪資方面,一些研究確實表明「好人總是最後一名」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是成立的,特別是對於男性而言。這些研究指出,在男性群體中,那些得分低於平均水平的「好相處」人士相較於好心的男性,年收入多出約18%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這種關聯在女性身上較為薄弱,不好相處的女性在這方面僅比好相處的女性多賺約5%。因此,好人是否在職業成功和薪資方面處於劣勢,仍存在一定的爭議。

 
需要強調的是,心理學研究並未就「好人總是最後一名」達成一致的結論。在不同的情境和文化背景下,好人的受歡迎程度和成功表現可能會有所不同。此外,要全面評估一個人的價值和成就,僅以薪資作為衡量標準是相當有限的。
 
因此,對於「好人總是最後一名」這種說法,我們應該保持一定的謹慎。好人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遇到困難,但同樣也能獲得他們自己的成功和幸福。性格特質只是個人的一部分,還有其他因素如能力、努力和機遇等也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和職業發展。
 
因此,我們不能僅僅將一個人的價值和成功與他們的性格特質劃上等號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擁有自己的優點和價值。在建立人際關係、追求事業目標和尋求幸福時,更重要的是

注重平衡、個人發展和健康心態,而不僅僅是追求「好人」或「壞人」的標籤。

 

成為更好的自己

arrow
arrow

    alee574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