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作者/尹多玉
 

 我是一位中學的諮商教師。在校園裡,我是最貼近孩子的大人,我是他們的老師,也是可以諮詢的對象。既是一個大人,又是一個老師,想要打開孩子的心房並不容易,而且一年比一年困難。

  在學校被許多孩子圍繞著,同時也養育著兩個孩子的我領悟到了的一件事,那就是父母、諮商師、還有農夫要做的事情其實非常像。諮商師就如同來諮商的孩子的第二個父母,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再教育的角色,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價值並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。就跟農夫施肥、播種、等待萌芽、給予適當照顧一樣,諮商師傾聽接受諮商的孩子,在他們心中種下希望與溫暖的種子,一邊默默關心,一邊等待嫩芽冒出來,一邊幫助他們健康長大。不管是諮商師、家長或農夫,都在漫長的過程中耐心地守候,並全心全意地付出。

 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,我覺得特別困難的就是要確實傾聽並察覺孩子的心聲。青春期的孩子只要稍有不對勁就會立刻緊閉雙唇,這種時候只有誠懇地對待孩子,讓他們相信我們的言行舉止是發自內心時,才有可能打開他們的心房。也只有當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,還有懂得欣賞他們的光芒時,彼此才能展開對話。不過,因為孩子內心所築的牆看起來又高又堅固,就連我也經常躊躇不前。

  還有,等待其實是最困難的。每當幾次諮商下來,孩子一點變化也沒有時,總會令我忍不住懷疑「自己所做的努力到底有沒有用?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對了?到底要持續到什麼時候?孩子會不會變得更刁鑽?自己會不會錯失孩子需要幫助的瞬間?」等待的過程中我大部分都在煩惱這些問題,也時常感到不安,雖然知道懷抱希望堅毅地等待很重要,實行起來卻很不容易。

  其實,不用費盡心思給孩子最特別的東西,能夠一直陪伴在身邊才是最重要的。孩子有需要時,父母給的卻不是他們想要的,那可是一點幫助也沒有。即使道理全都懂,還是有很多父母內心經常感到焦急,因此制定了一堆目標或計畫,而不是去關心孩子本身。在我看來,那只是將更好的方法罷了,如果不能配合孩子的速度,或是不符合孩子真正的需求,這些提案與建議當然都只會慘遭拒絕,最後只能一邊後悔,一邊下定決心不要依照父母的標準來判斷。最重要的並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關心和愛,而是必須先確認孩子是否認為自己被尊重、被體諒、被愛。這樣做大人才不會很快就感到失望,孩子也可以減少辜負大人期待的負擔感。只有當彼此能夠更自在、舒服地相處時,才能建立起彼此的關係。

  我在學校擔任教師已經十幾年了,雖然每天與孩子們相處,但就跟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,要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對我來說仍然是一件很難的事。希望他們可以拿來好好利用,做些有意義的事的時間,他們通常會拿來睡覺,要不然就是玩電動、打線上遊戲,或是掛在社群網站上;苦口婆心勸孩子做一些對人生有意義的事,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拒絕再說;父母說一百句也比不上朋友的一句話,很重視朋友,只想和他們一起打發時間。我當然也會擔心那個曾抱在懷中溫柔的孩子正在離我遠去,不過,最令我感到辛苦與鬱悶的,仍然是沒辦法輕易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。

  仔細想想,不管青春期以哪種面貌展現出來,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證據,請一定要記住這個事實,那個曾經被父母抱在懷裡的孩子正在轉變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成人,而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經歷許多挫折或失敗,但那就像打預防針一樣,一開始可能會發燒或不舒服,但正是這樣才能產生免疫力,才能達到或完成每一個發展階段的人生課題。

  世上沒有人是完美的,父母當然會擔憂也會犯錯,有時候因為太不安所以連一步也跨不出去,只能留在原地飽受折磨,有時候也想接受適當的幫助,有什麼好方法的話也願意嘗試看看……我想世上所有的父母應該都有著相同的心情吧。如果彼此分享經驗可以互相學習的話,我曾有過的經驗或許能夠幫上忙,帶著這樣的心情,這本書誕生了。這本書的內容是我與孩子們在學校所經歷的故事,同時也是最近校園裡實際發生的問題,再根據青春期在心理上、行為上的特徵為基礎所撰寫的,希望能幫助父母更理解孩子,並養育出更幸福、更健康的孩子。只是,希望讀者一定要記得,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,因此不能只是用共通原理或固定公式對待他們。最後,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通往孩子心房的其中一條道路。

  今天,我也期待我的孩子與世上所有的孩子都能認為自己是珍貴的人,也有能力分享溫暖給周圍的人。

摘自:

青春期父母求生指南:學校諮商師教你破解孩子對於人際關係、課業、兩性等62道關卡

平靜情緒 做更好的自己

arrow
arrow

    alee574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